泡泡吹多了腮幫子不疼嗎
本來,在每天洪流滾滾的商業資訊中,這應該是不起眼的一條。某個被冠以“全球”名義的研討會上,一家中國企業獲得了名字里閃著金光的“領袖品牌”證書。
這實在算不得什么新鮮事兒。數不清的中國企業跳進全球經濟大潮中,隨之起伏的當然就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評價乃至贊譽。更不用說在這次“全球室內空氣凈化與人體健康研討會”上,從“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代表”手中接過“全球健康空氣領袖品牌”證書的海爾空調,本身就是這個江湖中一個響當當的名號。如果不是后來桂冠跌落得聲音太響亮,這條消息可能最終只會被一撥兒又一撥兒的新聞沖刷得失了棱角,沒了光亮,靜靜地躺在被人遺忘的河床上。
5月25日,那場全球盛會8天后,世界衛生組織辟謠稱,“并未給海爾或任何其他廠家頒發‘全球健康空氣領袖品牌’,也從未對海爾的空調產品或服務作過任何評價或評估?!倍^專家代表,只是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的員工。
李逵打李鬼的戲碼,要比一團和氣的研討會熱鬧得多,人們也樂得在一片清脆的巴掌聲中聽見海爾道歉的聲音。除此之外,在不斷蒸騰著新熱點的互聯網上,這件事就沒有激起更多浪花了。
或許是這樣的行事邏輯對我們來說太平常了。大會開了,獎項領了,熱鬧有了,榮譽得了。一個看似皆大歡喜的舞臺上,沒有受害者,也就容不下很多較真的勁頭。這樣的山寨研討會,道歉了也就翻篇兒了。
針對世界衛生組織的聲明,海爾空調公司道歉稱對研討會主辦方全球健康產業聯盟身份認定上“存在工作不嚴謹之處”。但是,除了那場引人注目的盛會,最近還有一篇宣傳稿借瑞士日內瓦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實驗室公布的一份檢驗報告稱,海爾空調能讓一個點燃10支香煙的30平方米實驗室,空氣優于當時的瑞士空氣,且優于世界衛生組織在《空氣質量準則》中提出的健康空氣安全值。問題在于,世界衛生組織從未提出空氣存在健康安全值,這次“不嚴謹”又該誰來負責?
在世界衛生組織的較真下,海爾空調成了被群嘲的對象。但是,除了它這個不被認可的證書,中國產品的宣傳頁面上并不少見那些真假參半的“國際榮耀”。那些熱衷于到國際上刷各種“設計大獎”,把泛濫的、商業運作的獎項拿來標榜的中國企業,有幾個被人們揪住不放?
一個名字里就透著山寨氣息的研討會成了眾矢之的,但是,除此之外,那些到處閃現著中國人身影,最后還被拿來當做自家產品影響力體現的國際會議也不在少數。有幾個參會者認真反思并試圖遏止這種沖動?
看來,最荒誕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什么山寨的研討會,而是讓這樣的山寨研討會顯得毫不違和、甚至層出不窮的奇幻的氛圍。
這些年,見慣了大場面的中國企業,請得動美國前總統站臺,也對借助紐約時代廣場廣告屏而站上“世界十字路口”的“輝煌時刻”見怪不怪。這些舉動背后的邏輯是,中國是一個巨大且競爭激烈的市場,各種各樣的營銷總能輕易擊中一些消費者,產生利潤。因此,在這里搶灘登陸比持久深耕更容易見成效,往臉上貼金比在地底掘金來得更便捷。
人們習慣戴上大到摸不著頭腦的帽子,喊著空到沒有邊際的口號。文字游戲堆積起來的虛幻成就從廣告頁面滿溢出來,流進現實。
對于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如何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外人無可置喙。市場經濟也會按照優勝劣汰的法則作出選擇。但一個簡單的道理是,營銷的精力勢必擠占研發的成本,沒有研發為基礎未來根本無從談起。
中國研發投入的增長正在被世界矚目。據報道,2016年美國和歐盟企業研發投入增長分別是7.2%和7%,而中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則增加了18.8%,但也有分析認為,與國家經濟規模相比,中國企業的研發投入仍然較小。
某些核心技術的缺失是最近一直被關注的話題。其中的一個背景是,有些企業連續幾年研發成本下降,銷售成本增加。
而海爾所在的家電行業,亦面臨相似的問題。有證券機構統計,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中,研發投入占比在10%以上的共228家,家電行業僅有2家。
參加一次研討會對主辦方身份審查的不嚴謹,在企業的生命周期中算不得什么大事,但是如果人們都奔著通過營銷手段搭建起來的海市蜃樓狂奔而去,結果只能是越來越多人缺乏補給饑渴而死,社會難免因此元氣大傷。因此,必須給諸多企業提個醒,要小心那些要命的海市蜃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