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銅絕藝 自成一家(工匠絕活)
![]() |
![]() |
【絕活看點】3萬多次的落錘,幾小時的勞作,不斷重復淬火、錘打……“朱府銅藝”第五代傳承人朱軍岷,深耕銅藝近30年,恢復傳統,創新工藝,打造能夠進入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銅制器物;更以獨創的熔銅技法,探索銅在傳統技藝之外的藝術感。
一手執一塊兩毫米厚的圓形銅板,一手握一把趁手的錘子,將加熱的銅板緩緩浸入水中,淬火后,將質地變軟的銅板置于木樁上,就著樁上木窩的弧度,開始下錘擊打……
每一錘落下,就微調銅板位置、變換落錘力度。伴隨著“鐺鐺”的錘擊聲,錘頭在銅板表面落下絲絲印記。每一錘對銅面的改變或許微乎其微,但隨著時間推移、錘痕累積,最初的銅板不斷變換形狀。從淺淺的銅盆,到深深的弧度、更流暢的曲線。
不斷重復淬火、重復錘打,圓形銅板四周,荷葉般的皺褶慢慢收攏、平滑,逐漸有了壺的大致形狀……
位于杭州余杭臨平的一間工作室里,中華老字號“朱府銅藝”的第五代傳承人朱軍岷(見上圖),正沉浸于手工打造銅壺的專注之中。
“制作銅壺的魅力,在于它事先沒有成型的模具,需要一邊敲、一邊揣摩。它的型其實就在工匠心里,諸多細微的變化,都在成型的過程中慢慢完成?!睂χ燔娽簛碚f,一點點看著銅壺等器物在手中誕生,見證完整的制作過程,正是樂趣所在。
朱軍岷的師傅,也是他的父親,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朱炳仁。從打制銅字招牌開始,朱炳仁嘗試恢復祖輩傳下來的銅匠手藝,接續曾經輝煌的銅藝制作傳統,重新光大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浙江大學化學專業畢業的朱軍岷,畢業后開始跟隨父親在銅藝領域耕耘探索,至今已近30年。
小小一把銅壺,其中蘊含的技法之豐富、難度之高,出乎想象?!靶枰?萬甚至5萬次錘擊,千錘百煉;同時,連續幾小時的勞作,每個步驟都不得掉以輕心?!敝燔娽航榻B道,光是下料環節,就大有講究。只見他手拿一把特制剪刀,在幾毫米厚的銅板上順勢移動,時而拐彎、時而停頓,剪出一個近乎圓形的銅板,作為壺身的備材。除此之外,壺身、壺嘴每部分的銅板材料,都需要精研細磨,大小是否合適、裁剪是否準確,沒打過幾百把壺,都很難把握其中的微妙變化。
下料后就是淬火。他一手穩穩持住高溫噴槍,對準銅板邊緣,火舌舔舐著銅面,銅面由黃變綠,隨著火舌的移動方向,逐漸融化。這時,朱軍岷將淬火的銅板過水,繼續敲打。當銅面被敲擊成銅壺的雛形,他便將壺口套在一個特制的鉤子上,修整壺面細節?;《仁欠褚幷?、焊接是否穩固,每一步都極考驗耐心與技巧。
成型的銅壺需著色,朱軍岷傾注萬般心血探索創新。以往銅器大多以銅的本色示人,追求像黃金一樣閃亮、金燦燦的效果。而朱軍岷則創新氧化著色等技術,讓銅壺呈現更耐人回味的豐富色彩。為模擬類似包漿效果的色彩外觀,朱軍岷試著以草木湯上色。用棉布在壺身涂抹上草木湯,再利用高溫噴槍1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讓壺身自然氧化發色。如此反復,銅壺逐漸被溫潤厚重的色彩包裹。
打破藝術和工藝間的隔閡,讓銅在傳統技藝之外,進入藝術領域,占有獨特一席,這也是朱軍岷和父親近年來的探索和追求。他們獨創的熔銅技藝,擯棄了傳統的“?!焙汀胺丁?,讓銅在高溫下自由恣意流淌,利用銅水凝固前的瞬間完成預想效果,使創作狀態更自由,達成更多藝術可能性。
讓銅器回歸日常生活,是朱軍岷和父親一直倡導的理念。他覺得,銅是具有親和力的材料,不應高高在上,應該以生活用品或文創產品的形態,出現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30日 06 版)